歷史:磬是其中一種中國最古老的樂器,早在夏朝已經出現。那時的磬純粹掛起來獨立敲打,為節奏樂器而非旋律樂器。到了周朝,石磬的選料及製作技術逐漸考究,以玉石、青石、石灰石等磨製,並由獨立敲打演變成按照不同音階組成「編磬」,因而成為旋律樂器。
外型:夏朝的磬以石磨製成魚的形狀,到周朝則發展到外形略似「人」字型曲呎,頂部為懸掛起來的地方。
出土文物:中國湖北曾侯乙墓中發現了最大型的編磬共四十一枚,分兩層懸掛。經過測音後得知全套編鐘可發出三個八度的十二個半音。
演奏風格:由於編磬半音齊全,可與編鐘及鼓合奏,聲音古雅,氣勢堂皇,為古代宮廷的演奏樂器,墨子稱之為「鐘鼓之樂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